设计师韋清華:用设计丈量人生信仰2018年2月10日

匆匆忙忙的现代都市生活,人们感受到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巨大压力,在这样满负荷的状态下,便亟需一种能够让自己感受到放松和减压的环境。室内设计的目的很明确,是“创造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空间环境”,专业来讲,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、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,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设计原理,创造功能合理、舒适优化、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空间环境。同时环境因素像是一个隐秘的导演,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行为,人总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环境的影响而改变行为,所以对室内空间环境的设计,也为业主设计和优化生活方式。

此次邀请设计师韋清華接受媒体专访:“从改革开放到中国迅速发展,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,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行为也随之改变,对生活空间的需求从物化的形式美,更多一层对精神内涵的追求。《道德经》中曾提到:‘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’顺势时代与社会的发展,室内设计不是过去式,着眼于当下和未来。”针对这样的现状,室内设计师究竟该如何做呢?

▲韋清華:从业15年,注册国际高级室内设计师,国际装饰协会高级环境艺术设计师,中国装饰协会高级室内建筑师,HK布梵联合设计事务所高级顾问,日本(NCD)国际色彩研究院学士,瑞典(NCS)国际色彩研究院学士。

有效沟通与权衡取舍,帮助业主澄清生活。

对于没有从事过室内设计工作的业主而言,在面对家居空间设计的时候,总会有两个心理鸿沟:一是执行鸿沟,试图明白是设计的发生与实施落地时的操作;其二是评估鸿沟,即试图清楚设计的效果。如果信息不对等,将会造成极大的信任危机,不利于设计的完美落地,此时需要的是有效沟通。曾经一个面积为一千平米的家居设计项目,韦清华和业主沟通经过5个阶段,耗时5个月,理性的设计师和感性的业主,在沟通的过程中达成共识,找到解决问题最适宜的生活方式,因为过程中的用心与彼此尊重,最后达到很好的效果,双方都感觉很开心。

在广义的文化产品中,其实每个物品都算是一个设计作品,以不同的方式展现着不同的精神内涵,拥有与之相匹配的设计语言,例如确定一个产品的位置,将有相应的产品或设计元素进行补位与搭配。现代社会信息获取非常便利,物质也非常丰富,当业主往往会更加感性地因为一时的喜好而进行选择,所以需要更为理性的设计师拥有自己的设计逻辑,以全案思维为基础进行全局把控,帮助业主进行权衡与取舍,在业主挑选的时候让他有个短暂的停顿,业主在了解内心的真实需求后,以积极的心态进行取舍,掌握挑选的主动权。所作的决定也更加理性,家居的整体氛围也更加适宜,适合于当下与未来的长久生活。

“有之有利”和“无之有用”

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:参禅之初,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;禅有悟时,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;禅中彻悟,看山仍然山,看水仍然是水。匆匆的人生旅途中,我们的人生也经历着这样的三重境界:“看山是山,看山不是山,看山还是山”,所以相应对室内设计也同样如此。家居空间将体现两个方面:一为“利他”,空间服务于人,是具有牺牲性的,要满足人的需求;另一是“无我”,因为空间表现出的画面是其实短暂的,随着时间的逝去而逐渐逝去,但概念却是恒存的、永在的,家居空间更深一层需要包含对家族精神的传承,更注重于空间的整体感受,为孩子或后辈传递正确的三观。

设计师对‘有之有利’和‘无之有用’这两个维度进行深入思考,既考虑到实体的材料问题,也考虑到概念的变现与传递,然后再将对二者的平衡转化到设计作品中,如此将设计更加游刃有余,为家居空间创造出更符合于业主当下和未来真实诉求的舒适氛围。

面对行业乱象,坚守道德底线

真正“以人为本”的为高端理想空间做努力,要正确处理人与空间、人与物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,绝不是复制可成的,设计师要以充分了解和满足用户的需求为基础,作为设计师要不断突破超越技术层面的东西,有系统性地管理,比如:阳光、空气、水、色彩、光学、插花、焚香、茶道……都在表达一种有温度、有情感、有灵魂的理想生活空间,要学会倾听业主的诉求用专业的技术与系统化的管理,来实现业主的梦想之家,为此特研究建立了一套自己的设计管理体系。

这对设计师的专业技能、职业素养和为人素养的要求也非常高。设计师需要树立有爱的设计观,让业主在居住中找到爱和归属感。

近年来房地产和装饰行业发展迅猛,行业内也有一些乱象存在。设计不是过去式,着眼于当下和未来。面对目前很多畸形的设计观,作为真正用心负责的设计师需要坚守道德底线,肩负起业主和时代所赋予的重任。以专业完善的设计管理体系做支撑,以身作则,通过共同的点滴努力,赢得外界对室内设计行业更多的尊重与肯定,为推动行业和社会的良性发展而努力。


5.jpg